原创 爆出圈的ChatGPT及其背后的万亿商业幻想
原标题:爆出圈的ChatGPT及其背后的万亿商业幻想
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越来越近。
最近,ChatGPT聊天机器人模型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ChatGPT可以完成流畅的回复、脚本和编码等多种功能。它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一百万的用户。他甚至可以创作诗歌和笑话,这是一种以前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OpenAI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评论说:“这太可怕了,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AIGC(AI-generated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震惊人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八个月前,主攻PPT设计的博主阿文无意中看到这位艺术家的微博,里面有几张令人惊叹的图片:“一开始以为是他自己画的,最后他说是直接通过文字生成的,当时我觉得难以置信。
深受震撼的阿文投身于AI绘画领域,并在微博上成为相关技术的推广者。短短几个月,阿文深深感受到了技术的飞速提升和完善:“四月份创作的图像还比较意识流,到了五六月份就越来越像人了,尤其是现在。这非常可怕。”
Open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Altman曾表示,“十年前,传统观点认为人工智能首先会影响体力工作,然后是认知工作,然后,也许有一天,会影响创造性工作。现在看来它会反过来。”“
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争论。插画师、媒体工作者等内容制作群体感受到了危机,抵制AIGC的投票也相继而至。只是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人类的质疑而停止。
“一旦这项技术问世,就无法再将其重新插入,”Arwen说。“这是一场离我们很近的技术革命,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去适应它。”
AIGC走向大众
在AIGC逐渐“爆发”的过程中,ChatGPT和AI绘画这两条看似两条路,其实始终由一条线连接着。要想了解整个过程,首先要回顾一下这一行的开头:ChatGPT背后的技术公司OpenAI。
微软支持的全球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设计了强大的预训练语言模型:GP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系列,该系列模型可以完成文本生成、代码生成、响应等非常复杂的NLP任务.问题等有趣的是,在2018年第一代GPT刚刚推出时,主打强化学习的OpenAI仅将其用于语言理解任务。他从未想过GPT的代际潜力会带领公司一举成名。技术路径。
没过多久,当GTP-2出来时,OpenAI显然已经发现了GTP的真正优势。由于更高的数据质量和更大的数据范围,GTP-2在当时产生的故事无论是在流程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有惊人的效果。
更大的变化会在2020年,也就是GTP-3的出现。GPT-3拥有1750亿个参数,曾是AI史上最大的机器学习模型,预训练数据量是GTP-2的十倍以上。至此,OpenAI对GPT-3的期待寄托在实用性和通用性上,商业化路径逐渐显现。API向公众发布,不到一年就吸引了大约300家公司。
次年,OpenAI进行了多项多模式调查。众所周知的从文本生成图像的DALLE和DALLE2模型可以理解为GPT-3的图像版本。尤其是2022年推出的新版DALLE2采用了扩散模型,将图像生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文字的理解更准确,绘画水平更高,渲染速度更快。它已经可以生成完整的肖像和图像。AI绘画能力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今年8月,StabilityAI的StableDiffusion模型基于DALLE2的思想诞生。该机型是最新的扩散机型,可在消费类显卡上实现DALLE2级图像生成,但生成效率提升了30倍。目前,按照这种模式,AI生成的图像已经极具艺术性,甚至可以媲美专业画家。而且,与DALLE2不同的是,StableDiffusion完全免费开源,所有代码都在GitHub上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使用,这为AI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
目前,StableDiffusion频道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万的日活跃用户,吸引了超过20万的开发者。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其背后的公司StabilityAI在10月份宣布获得1.01亿美元的超额融资,估值10亿美元,成为新的独角兽。在这波AIGC中,开篇提到的龙头企业OpenAI,如今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首次商业化尝试
红杉资本在一篇题为《生成式AI: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新世界》(生成式人工智能:一个创造性的新世界)的论文中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机器开始大规模涉足知识和创造性工作,其中包括为数十亿人提供的预期工作。未来创造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这指向了AIGC的商业化前景。一时间赛道火爆,国内外大佬都跑光了。
今年9月底,Meta发布了Make-A-Video,这是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文本提示生成短视频。不久之后,谷歌也发布了两款文本转视频工具,专注于视频质量的ImagenVideo和专注于视频长度的Phenaki。这是对上述文本生成图像的新一轮技术改进。
国内主要厂商中,百度、阿里、商汤、美图等公司均有AIGC相关布局。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2022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应用上,人工智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的甚至改变了方向。
西湖新辰COO余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明显感觉到AI生成文字和AI生成图像的发展已经到了商用阶段。去年底,西湖新辰推出了Firday平台,主打AI写作;今年8月,画海贼AI平台上线,创造了日均5万用户的增长速度。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今天的AIGC作为工具无疑是成熟的。
以文本生成为例,于佳介绍,西湖新辰的Firday平台可以生成短视频剧本、口语广播、营销文,甚至雅思作文等,与国际通用的文本生成功能基本类似。
这种商业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海外初创公司Jasper提供生成Instagram字幕、编写TikTok视频脚本和广告营销文案等内容。截至2021年,它拥有超过70,000名客户,包括Airbnb和IBM等知名公司,并创造了4000万美元的收入。在上一轮融资中,Jasper筹集了1.25亿美元,目前估值为15亿美元。
虽然文字生成图片的应用还是主要面向C端玩家的娱乐,但专业用户也逐渐入坑。百度AI绘画平台文心一阁负责人介绍,在辅助创作方面,以文心一阁为例,该平台可以激发画家、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视觉内容创作者的灵感,提供创意思路,助力艺术创作;在提高效率方面,可以为媒体、作者等文字内容创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插图,提高创作效率。
近日,OpenAI与全球最大的版权图片提供商之一Shutterstock达成深度合作,Shutterstock将AI绘画引入商业画廊。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AUGCAI的成熟和完善,绘画必将取代同类图画素材。
“AIGC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目前文本生成和行业结合的很好,图像生成也会如此。”于佳说,“毕竟行业本身的需求一直存在,但他们还没遇到……”
头宝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朱小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目前来看,在绘画、翻译等内容生产领域的一些子场景中,可能会有快速的落地和普及,但要实现规模化,保守估计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规模化商业化。”
国盛证券认为AIGC将是Web3.0时代的生产力工具。随着我们进入Web3.0时代,人工智能、关联数据、语义网的构建形成了人与互联网的新连接,内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UGC、PGC等内容生成方式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未来文字生成、图像绘制、视频编辑、游戏内容生成都可能被AI取代。
抵抗还是拥抱?
AIGC短时间内的影响有点大。正如Arwen所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技术变革。因为这种变化来得突然,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多问题和疑惑,就像所有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一样。
朱小文表示,目前AIGC赛道仍处于孵化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技术伦理等问题仍需亟待解决,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短期内。
版权是当今比较敏感的话题之一,也是很多人反对AIGC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AI绘画领域。一些原画师批评人工智能绘画是对未经授权的作品进行拆解和重组,这也导致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画家担心侵犯版权而不敢在日常工作中将技术商业化。
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与用于训练AI的数据源有关。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未经授权的,AI生成的成品里面有和原画相似的痕迹。“但是,要全部授权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些非常好的模型可能会使用20亿张图片,不可能与来源作者确认所有图片的权利。”阿文说。因此,于佳向记者解释,AI绘画的逻辑不是迁移和抄袭,而是通过学习理解“画”的概念:“如果孩子从小只看梵高的画,那就让他去创作他自己,他可能会以类似于VanTotheGoghs的风格来绘制它。
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张永辉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著作权法对作品的原创性有明确规定,作品必须是原创的、可复制的。
“AIGC绘画的画风和内容由用户通过网络技术提出,与普通绘画一样,能够体现作者一定的智慧水平和创造性表达,生成的内容以作品形式呈现思想形态。表达与应为张永辉律师表示:“如果AIGC软件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原画或者复制原作作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则必须征得原作者的许可并支付使用费。”
创作者对版权问题的敏感度反映了他们对自己内容的热爱,而AIGC今天能做到的,几乎达到了创作者的平均水平。人类创造的价值骤然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抵制新技术的另一个原因,引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提供对历史部分结果的洞察。
19世纪,法国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曾称摄影为“艺术最致命的敌人”。原本注重写实的影像在照相机出现后失去了意义和光彩,人类对现实的定义发生了新的变化。.然而,这却让画家思考如何化危为机,积极探索绘画艺术的新形式。1860、1870年代,以莫奈、马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画派兴起,打破了写实油画的长期统治地位,迎来了艺术的新春天。
这类似于AIGC开发。人工智能不会扼杀人类的所有意义,但它会开辟更多的可能性。“人类和人工智能一定会形成协同效应,”于佳认为,“人们不会失去工作,但他们的角色会发生变化。”
李彦宏曾公开表示,AIGC必须经历三个阶段:“辅助阶段”、“合作阶段”和“创始阶段”。于佳认为,按照这一观点,目前的AIGC已经处于“协作阶段”,即除了单纯的辅助,人工智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导作用,为人类提供灵感和思路。.
朱晓文认为,一方面,AIGC仍需应对需求离散化、时间精力有限等痛点,进一步拓展深度学习;为高效合规的高科技产业。阿尔文的态度更加开放。他相信自己知道风向,可以及时调整。“我认为人工智能融入一个人的工作流程将是一个时间问题。既然无法避免,不如早点拥抱它。”
下载21财经APP了解更多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