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文学创作:ChatGPT与人类作者的思考与实践
文章主题: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 聊天机器人, 文学作品
图源/视觉中国
“请用女人、猫咪、咖啡馆、巴黎等词,模仿海明威写一段文字。”
在接收到该指令之后,ChatGPT立即迅速生成了一篇题为《巴黎的作家,咖啡和猫》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描述了一位女性坐在巴黎的咖啡馆中,周围是一只猫咪在安静地打盹。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描绘了这位女性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对过去的迷茫,同时将猫咪视为自己的灵魂伴侣,它虽然没有言语,却能带给女性极大的安慰。整篇文章的构思连贯,文风优雅,展现了作者的高超 writing skills。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描绘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一位年轻女子走进咖啡馆,独自坐在靠窗的桌子旁。她的美貌令人惊叹,容颜如同一枚刚被打铸完成的硬币,那柔滑的肌肤如同雨水滋润过的硬币般鲜艳。对于这位女子,作者海明威而言,整个巴黎都属于他,而他则属于这本笔记本和这支铅笔。这段文字充满了浪漫情感,展现了海明威独特的文学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虽然前者的文风识别度无法与知名作家相提并论,但它却能够轻松超越普通网络写作的水平。随着 ChatGPT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生成式 AI 应用,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一亿,人们纷纷涌入它的对话框,提出各种问题。在这些讨论中,有人担忧 “ChatGPT 会消灭文学吗”,也有人对创意写作工作者的未来感到忧虑。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创意写作研究》的主编、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道军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ChatGPT 可以协助写作者迅速打开思路,就像随时随地开展 “头脑风暴”。对于创意写作教学来说,它是一个天然的优质工作坊伙伴,可以迅速参与作品设计和讨论。当学生遇到知识和技能问题时,它可以与他们互动,而不会轻易拒绝。他认为,ChatGPT 的实际效用,取决于用户的运用方式。而人类优秀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们是否是 “算法” 的最优解,而在于它们的行文能够与人类的生活、价值观、情感和理想融为一体,具有生命力和血肉感,无法被替代。
降低创意写作门槛,与人类思维相辅相成
在当今这个时代,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传统文学形式正逐渐被重新定义和重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消费趋势向影像中心、数字中心和创意中心的转变,文学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形式,而是开始向影像场景转化,呈现出更加生活化和场景化的特点。这种变化使得文学成为了一种带有“文学味”的视觉体验,类似于“文学氛围”的存在。有学者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悬疑、推理、幻想等类型写作以及游戏、剧本杀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的文学创作是否将更多地依赖于人工智能?总之,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文学形式正在被重新定义,而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文学的创作和表现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文学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
许道军和他的同学们试图引入ChatGPT,让它参与一款“乙女游戏”的文本情节处理,从而设计出超过90个独特且不重复的约会脚本。ChatGPT在公园、电影院、海边以及郊区等多元场景中迅速生成,为复杂情节处理、场景设置、世界观核心设定与逻辑构建等领域提供了“算法”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确保场景设计与人物情感、思想、外在属性之间的紧密关联,这无疑是对团队和个人的一大挑战。然而,对于ChatGPT而言,只需提问准确,短短几秒钟便可给出建议;若用户不满意,再次提问,即可获得新的解答。这样的整合力对学生在已有作品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探讨大有裨益。关于ChatGPT可能引发的抄袭剽窃问题,他持乐观态度,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他的观点是,如果ChatGPT成为公开工具,如同百度、谷歌一般,人们反而无法隐藏自己的创作行踪。
在学术研究和各类文本创作领域中,ChatGPT所展示出的对话互动技巧都能给人们带来启示与收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MFA创意写作专业的负责人张生分享了一个例子,他让学生们利用ChatGPT以“我爱同济大学”为主题创作了一首中文诗歌。张生表示,无论是在主题构思还是诗句结构上,学生的作品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尽管有人认为这些诗歌仅仅是小学或初中生的水平,但张生认为ChatGPT的语言运用已经相当成熟,能够辅助人们在一般的研究论文和商务应酬文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对于创意写作来说,ChatGPT的影响可能并不大。因为真正的文学作品需要作者的情感投入和转化,进而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而ChatGPT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资深出版人卢俊也指出,ChatGPT会替代那些高重复、逻辑清晰、算法相对简单的工作;文字、文案和创意写作本身的底层是相对复杂的文字代码设计,ChatGPT能力存在“天花板”,更多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帮助作家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想法。
工具反推人类进化成更好的提问者,“人机同行”渐成趋势
前不久,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打了个比方:他把ChatGPT看作是万维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JPEG——“它保留了网上大部分信息,就像JPEG保留了高分辨率图像的大部分信息一样。但如果要寻找精确的比特序列,你无法找到它,得到的只是近似值。但因为这个近似值是以语法文本的形式呈现的,而ChatGPT擅长创建语法文本,所以它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如何让其“分辨率”有所提升呢?许道军观察发现,如果提问越笼统,ChatGPT回答就会越“官方”,甚至“打马虎眼”“捣糨糊”,相反,好的提问更能得到好的回答,正如高手过招,步步惊心。
“在没有人工智能的传统社会,提问能力本身就意味着思考能力。好的问题,远比好的答案重要。并不是答案不重要,而是有限前提条件的提问,会让答案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容易把关键的问题和冲突显性化。”在卢俊看来,基于同一应用工具,好的提问者能根据不同的提问限制,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就如同带着什么思路去图书馆,去线上引擎搜索,会搜集到不同层级和品质的参考资料。泛泛的搜索,只会搜出无效的冗余信息,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是泛泛的。“写作者要提高这种工具力,找到有效回答,关键要提升提问能力和深度信息加工能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画画写诗都不稀奇,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也面临“祛魅”危机?他认为,文学本身也不神秘,但高度复杂的文学,任何时代被算法化的空间都是有限的,AI和人的区别是copywriter和writer的区别,AI只能从现有文本出发,进行有限编码,而人可以无限编码。“创意工作的核心能力其实是那些隐性的、只可意会的非代码化智慧,其背后是一种超级连接的能力,准确地说就是犯错的能力,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犯错等于bug,但是bug才是写作和创意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在创意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在做的和能做的,大部分恰恰是这个学科承认文学可以被教、可以被学、可以被模仿的那部分。但人工智能只能提供选项而不能作出选择,即使选择也是无意或被动的结果,而文字工作最宝贵、难以替代的特质核心,是作家在众多可能里,选择出能够建构自己理想人性世界或相反的材料,并将它们处理为唯一的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许道军说。
超级工具ChatGPT降临后,仍在飞速迭代进化,或将成为人类的“辅脑”。个体不再“独孤求解”,而在人机交流中同行。卢俊认为,人机合作已成现实,我们把很多写作素材和算法委托给移动互联网。未来,人类写作和智能算法的配合越来越紧密,甚至可以说,人和技术之间,是相互的委托者、延伸者和赋能者。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