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淹死ChatGPT?中国为什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大模型
ChatGPT推出后,国内立即有人成为“马屁精”,恨不得把它吹到天上,同时也不忘打压我国科研人员的士气,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对此,我始终嗤之以鼻。因为根据我的了解,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比美帝差多少,近年来相关专利远超美帝。所以,连续发三篇评论表达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行业领域的支持。
或许是为了“不吃馒头争口气”,继百度推出文心一言后,各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纷纷现身,宣布推出属于自己的大模型,让“大模型”成群结队而来,呈井喷态势。我不禁慨叹:这难道是要把ChatGPT淹死?
——4月7日,阿里云官方微博宣布阿里版GPT官宣内测,其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开始邀请用户测试体验。
——4月8日,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东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上表示,针对真实产业需求,京东计划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将是千亿级言犀大规模训练语言模型。
——4月8日,长城毫末智行宣布,将在11日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并面向行业开放。
——4月8日,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上,华为云AI领域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分享了华为盘古系列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落地情况。盘古大模型系列包括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CV(机器视觉)大模型、科学技术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语言大模型等多个模型。
——4月10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在商汤科技交流日活动上,宣布推出大模型体系“商汤日日新大模型”,聚焦自然语言生成、文生图、感知模型标注以及模型研发功能。
这么多模型喷薄而出,说明什么?说明国内头部企业早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技术支撑,且成就不凡。
之所以没有像美国那家公司那样抢先在全球发布,是因为国内人工智能更注重在产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AI赋能实体经济,如物流配送、智慧矿山、智慧港口、智慧城市、自动驾驶、黑灯工厂等等,埋头发大财。而美国那家公司则把重点放在了服务领域,包括语言生成、信息咨询、文章代写等等,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两相对比,我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把发展重点放在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上,更符合中国实际,也更能体现人工智能的价值。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实物贸易体、第一大单一消费市场,实体经济永远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基础所在。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加速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劳动力红利向人工智能红利转变的必由之路。而美国呢?它早已成为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80%以上。在它那里,更需要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
还是那句话,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人工智能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ChatGPT这东西很聪明,能说会道,但是,也有很多副作用。我在第一篇评论中就建议拒绝这东西落地中国。我现在依然坚持这样的建议。
4月11日,国家网信办已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我觉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我们必须严防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意见领袖”,削弱人类主宰世界的能力。也不能让它代替人类思维,削弱人类的创新能力。更不能让它代替学生写作文,把学生搞懒搞弱智,影响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必须为它加装“防护栏”。对于安全审查不合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绝不能允许它上线。
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中国可以成为全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