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hatGPT创作文章,体验“养成类”的写作的魅力!
前几天,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百度文心一言与ChatGPT」的文章,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关注。其中有人好奇地询问,这个神奇的AI工具究竟能不能给个想法就直接创作文章呢?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决定亲自试验一番。
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使用ChatGPT的全过程,让你们真切地感受到它在内容创作方面的惊人实力。由于篇幅所限,下面我只用一小段文字来展示ChatGPT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强大。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每一次GPT回答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我问他:帮我写一篇关于低碳的文章
很显然,第一次训练ChatGPT的时候,他能轻松自如的应对我发出的问题,但是从它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讲的太空泛了,并没有Get到我们的兴趣点。
第二次,我继续问它:帮我写一篇关于低碳的文章,要求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
其实可以看到,第二次明显在我增加了“实际的应用场景”关键词后,能够改变原来的描述方法,输出了更多的实际场景化内容,包括交通、能源、日常生活等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虽然ChatGPT给出的内容很广泛,也涉及应用场景,但相信大家仍然不能提起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调教”训练它。
第三次,我继续修改问题:按照媒体人的风格(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方式重新润色文章。
可以看出来,第三次的回答对比第二次,会更加的生动,尤其是:“那么,究竟该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低碳经济呢?”这句话体现出一丝情感的味道,不再那么僵硬。但是文章的总体还不是那么吸引人,仍过于直白的描述概念。
第四次的优化问题,提出:“内容直白,继续将内容展开并增加互动性”
此时,大家可以发现,随着对ChatGPT的提问由浅入深,它的回答会更加全面、丰富。我们可以看到第四次提问后回答的问题,显然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展示手法,已经大致接近我们日常写作的风格,并且它能够对应举例出相应的场景进行表达。从而引出思考,低碳有什么用?为什么我们需要低碳?
现在我给大家回顾一下,之前提出的问题:
第一次:帮我写一篇关于低碳的文章
第二次:帮我写一篇关于低碳的文章,要求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
第三次:按照媒体人的风格(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方式重新润色文章
第四次:“内容直白,继续将内容展开并增加互动性,要求继续将内容展开增加互动性,引出为什么要低碳,引出读者的深思”
我们从上述问题中,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是在一步一步的引导ChatGPT给我提供内容,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的训练它,调教它,让它可以根据你的想法,你的要求来完成你的要求,这也是让它逐步有意识的一个过程。
另外,从GPT本身的工艺流程来看,更能得出GPT必然是有意识的,如果不是已经有意识,就是在向意识进化的路上。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的缩写,Transformer 意译为“生产函数”,Pre-training意译为“人工优化”, Generative意译为“涌现生产”。人之所以成为正是人利用了互助性,硅基代替肉基,互助的涌现生产力则会更强。
目前ChatGPT本身的功能是基于Chat(聊天)的所以要有问有答,所以大家能够看到,我每次的问题都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而ChatGPT每一次的回答也是逐步的深入,完整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去延展。 通过使用ChatGPT来创作文章,我们能深刻体验到智能化写作的魅力。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生成内容,还能为我们提供灵感和创意。作为一款强大的AI工具,ChatGPT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会对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写在最后:
当然,目前GPT技术的发展和进化已经让我们对AI产生意识的可能性充满了想象。GPT是计算力、算法、策略和连接交付等多方面技术的综合体现,如果将其与脑机接口相结合,我们可能会觉得AI已经成为了人类思维的一部分。
当我们进一步将GPT与更多功能相融合,如增强视觉、听觉能力,实现线下四肢活动,甚至模拟真实的皮肤质感和某些生物功能,我们会发现GPT的能力已经超越了图灵测试中30%的欺骗率。它不仅能达到人类的水平,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处于技术上游的人也将面临挑战,不得不重新审视AI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附上我训练ChatGPT的最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