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信人对chatGPT的认知
写给焦虑的自己以及分享一些浅薄的认知
朋友圈被ChatGPT刷屏了,其中有一个群(硕士博士为主)在热烈的讨论工作被替代的可能性,整个群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被影响,因此想写点儿什么,每当焦虑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
我是一个危机感非常强的人,强烈到我还没有开始交社保,已经开始找退休以后还能确保自己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的工作。《失去的二十年》功不可没。最初想帮富人看别墅,一番实操后,发现55岁是个坎儿,遂放弃,现继续寻找中,若有推荐,不胜感激。
2015年,我刚开始接触生物信息的时候,我觉得他会带来医学,生物科学,畜牧学,农学,林学等等的革命,作为一个实验人,毕业即失业似乎就发生在明天。加上媒体夸张的宣传 (震惊,XX行业将在21世纪消失!!!),我每天惴惴不安,都在担忧自己毕业后要在家里啃老。在这种焦虑中,我开始学习生物信息,希望自己是替代别人的那一个,而不是被别人替代的那一个。
当我开始做生物信息以后,我发现里边儿有大量的重复性可被优化的工作,比如pipeline之类的工作,而事实上,确实有很多公司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很不幸,我也是做重复性工作的一员。我当时觉得,我就是被公司优化的对象,怕是将来谋生要有大问题。于是,我开始自己写优化程序,与其被优化,我先把软件搞出来,先证明一波自己的价值。后来,公司倒闭了,我大言不惭的和我前领导分析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我们要努力往上游走。现在想想,只能说,感谢领导包容与鼓励。
我把框架拉起来了,想把这个东西推出去,想创业,凭着一腔热血四处打听,我怎么能把这个东西卖出去。我自己认为是非常有市场的,我把一些分析流程打包,做成傻瓜化的东西,实验人只要装软件,选选项,运行,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看结果,完美。我的软件只要500左右,一个初级生物信息助理至少6000元工资,加各类社保公司粗计算实际支出约7500元左右,一个项目至少要跟一年。一样的工作,一个500元加简单的学习,一个9万元,怎么想,我的软件都前途一片大好。我开始搜索注册公司的条件,手续,找投资人(最TM离谱,现在想起来都想骂人),找财务,找能买我软件的地方(当时主要目标是高校和医院)。找到一个学长,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为表感激,不收费,就想听学长的意见,一度甚至想把学长拉成合伙人。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软件上,万万没想到折在专业外 —— 发票。如果要把软件卖出去,需要给买方提供发票以供报销,我对这玩意儿一窍不通。当时本不富裕的经济雪上加霜,已经到了啃老好多回实在张不了口的地步。我想找一个财务,可以做合伙人的那种,找不到。同时,我四处打听投资人,遇到一个投行的,让我先打开市场,做一个样本,有了证据,他们才好投资(当时内心MMP)。还有一个,各种托朋友,终于加了微信,介绍完我的想法以后,特别居高临下的问我,你们家有什么资源能帮你的吗?我说没有。然后让我回去等消息,等了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没理我,再发消息的时候我已经被拉黑了。我当时颇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我觉得这个东西我不做,马上就有人做出来,我失业是分分钟的事情。对我来说,创业无望了,而且我也不能继续从事类似工作了,一番分析以后,决定继续回学校读书。非常感激老师给我一份谋生的工作。回头看看,8年了,直到今天,这软件也没出来,刚毕业的生信工程师也依然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高校老师的初级生信需求依然通过合作,外包,雇佣等等方式进行。这段经历至少说明:想做成一件事很难,非常难。除此之外,生物信息对以上行业的革命也并未发生,在我有限的认知和接触里,生物信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他可以加速,但很难取代。
回到ChatGPT, 媒体的夸大宣传随处可见(比如ChatGPT可能取代的XX工作,你在其中吗?)。可能想法偏激,但我觉得加剧社会撕裂的推手,无良媒体应在其中。虽然我认为真实世界的运行可以通过概率计算无限接近真实结果,而ChatGPT在概率计算上先天有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没有基础规律(如元素周期表)推动的前提下,他是作为一个工具存在,而我们的研究是完善这个工具的基石。现在流行的ChatGPT的各种我们看见的内容,是人类筛选以后的,当你拿到不合适的答案时,在大的氛围下,你会过滤,会下意识的挑选出漂亮的回答,发到各种社交媒体,进一步的无意识制造焦虑。退一万步来讲,无论ChatGPT多么优秀,它提供的很多答案,你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二次筛选,我不信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后找不到一份谋生的工作,更应该担心的应该是peer pressure。另一个说服自己不焦虑的原因是时间。做成一件事好难,更不用说替代一个行业。1969年互联网出现,1995年开始普及,直到现在,报纸也依然没有被完全取代。不管怎么延迟退休,相信现在选择的行业在我退休前应该还能呼吸。
我浅显的认为最近的狂热是一场商战,他应该是资本界和科学界的狂欢,但不应该是四处蔓延的焦虑。
iTunes达到1亿用户用了6年半,Twitter用了5年,Facebook用了4年半,WhatsApp用了3年半,Instagram2年半,TikTok用了9个月,ChatGPT用了两个月。于是,资本闻风而动,作为资本的喉舌,媒体开始渲染,作为最欢迎新鲜事物的科学家群体开始评估测试,尝试升级自己的研究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讨论又被截取只言片语,媒体为吸引流量进一步制造恐慌,各种旁观者开始入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明明知道来势汹汹,无意当中,又抱薪救火。
最后,我觉得机器学习非常暴力,她不优雅。
关注专业,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