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春节介绍
汇报人: 时间:2022年1月18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民间传统意义上春节是指从腊月腊祭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习俗人们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美好祝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狂欢节和永远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起源
传统民俗
节日活动
正月初一
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农历年最后一天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日子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时候皇宫要举行“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除 夕
正月初一是“鸡日”原名“元旦”“元”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头一天春季头一天正月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开始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春节是除旧布新日子春节虽定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民间过春节方式和习俗也是最丰富、最隆重置办年货是寻常百姓家不可缺头等大事包括吃、穿、戴、用、耍、供、送(拜年)礼物、干、鲜、生、熟统统谓之为“年货”而把采购年货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古代交通不方便物资比较缺乏为了一年一度春节欢乐家家户户节前10天左右准备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扫 尘
Sweep the dust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贴 年 画
Pasting New Year Prints
春节挂贴年画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兴起年画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主题变得丰富多彩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美好愿望 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贴 春 联
Festival activities
贴春联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夜饭
一年一次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拜 年
New Year
拜年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拜年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应急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PAY NEW YEAR‘S CALL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有家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新一年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人家是父母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他们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关爱和晚辈对长辈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民俗活动
节令食品
Seasonal food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最盛大传统节日春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食俗众多都寄予着国人对新一年美好期望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过年食品了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传统但各地吃 饺子习俗亦不相同有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饺 子
“腊八节”这一天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习俗喝腊八粥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一种节日食俗腊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先秦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中国喝腊八粥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最早记载是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每逢腊八
腊八粥
南方叫做“汤圆”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
元 宵
年 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春节传说
Year Legends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传统节日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春节传说这些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却为春节来历增添了神话色彩
守岁就是旧年最后一天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怪兽散居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时间都是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屋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习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不少文人都有守岁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油灯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恒好美佳感谢一路有